近日,伴隨著A股藥企相續中報浮出水面,而新版GMP改造的影響也再次受到市場關注。在近期發布的藥企中報中,新版GMP改造期限臨近的壓力屢被提及。國內多家產權交易所數據也顯示,2011年以來,中小藥企股權轉讓行為逐漸增多,業績成長壓力和新版GMP改造壓力,刺激更多藥企尋求資金活水,國內藥企并購浪潮快速到來。
而上市公司得益于資金優勢,有望成為國內醫藥行業并購的領頭羊。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,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,國內醫藥行業共出現超過90起并購,其中,由A股藥企發起的并購占比達80%。
根據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(2010年修訂)》的規定,2011年3月1日后新建的藥品生產企業、藥品生產企業新建車間均應符合新版GMP要求,現有藥品生產企業血液制品、疫苗、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的生產,應在2013年12月31日前達到新版GMP要求,其他類別藥品的生產則均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實現,未達要求的企業或車間,在期限到來后不得繼續生產藥品。
此舉使藥企面臨的壓力陡增。紅日藥業在8月2日發布的中報中表示,新版GMP、新環保和新版《中國藥典》等規范陸續推出,企業面臨新的挑戰,這些不利因素造成企業經營成本不斷提高,可能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。而進入2012年以來,國家藥監局也多次發布有關加強GMP認證審查的意見。
事實上,藥企新版GMP改造的加速,從上游制藥設備業的繁榮中可見一斑。東富龍相關負責人8月2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,目前市場對公司凍干粉設備的需求因新版GMP改造的增加而日趨旺盛。據介紹,2013年至2015年期間,其他藥品生產的改造也將提速,東富龍也將推出相關產品滿足市場需求!
新華醫療、千山藥機等企業同樣不斷分享新版GMP改造帶來的設備需求。新華醫療為應對2013年制藥企業集中采購消毒滅菌設備,公司在2012年提前進行市場推廣,以配合制藥企業提前進行消毒滅菌設備的改造。
中小藥企生死攸關
業內人士表示,在新版GMP改造過程中,大型藥企面臨的財務壓力較小,而眾多的中小型藥企可能面臨生死攸關的考驗。
東方證券研究表示,我國制藥企業近5000家,其中70%以上的企業營收不足5000萬元,近20%企業處于虧損狀態。若按照新版GMP投入300億元-500億元技改花費測算,平均每家醫藥企業將投入600萬元-1000萬元,改造費用將付出中小企業2-3年的經營利潤。
數據表明,1998版GMP改造完成后,制藥企業規模增速在1999年至2002年間明顯下降,1999年至2001年間制藥企業的虧損比例較高。而從行業角度來看,新版GMP改造將加速淘汰落后的中小企業,為上市公司、龍頭企業提供并購和擴張的機會,促進行業集中度提高。近期發生的收購案例對此有所體現,北京北大藥業有限公司在出讓北京斯利安藥業有限公司49%股權時明確表示,目標企業應在兩年內完成新版GMP認證所需的廠房、設備更新改造。由此可見新版GMP甚至關乎藥企安危。
此外,資金實力雄厚的上市藥企有望成為部分中小藥企新版GMP改造的救星,中國醫藥的控股子公司海南三洋藥業有限公司為達到新版GMP的要求,擬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,總投資8324.07萬元。中國醫藥稱,將加強對項目的監督管理并降低建設成本,確保生產線改造按時通過GMP認證。
上市公司引領并購
新版GMP改造將重新劃分醫藥行業的競爭版圖,行業間的并購也將因之風生水起。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,A股上市藥企已成為國內醫藥行業并購的生力軍。2011年以來,康美藥業、貴州百靈、上海醫藥、復星醫藥、科倫藥業等近50家A股藥企在行業內大規模并購,加速了行業洗牌。
除新版GMP改造的壓力外,國內外藥品需求增速放緩、價格總體下降、生產成本上升、政策影響兌現等,共同促成了醫藥行業業績的整體下滑,使部分藥企陷入經營困境,成為被并購的標的。
不過,醫藥業的兼并重組將是行業大勢!夺t藥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提出,力促到2015年,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達到5個以上,超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0個以上,前100位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50%以上。工信部人士此前也表示,工信部將會同國家藥監局等部門,研究制定促進醫藥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,如提高行業準入門檻,完善企業集團內轉移藥品生產批件的政策等,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后的資源整合。此外,將推動提高基本藥物生產的集中度,力爭銷售額前20位的企業占市場份額的比例大幅提升,預計部分企業或會被市場淘汰。
與此同時,我國醫藥工業正進入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,并購重組活躍,大規模的并購交易不斷涌現,專利藥公司通過并購和聯盟等方式大力發展通用名藥成為新趨勢,新興醫藥市場正得到全球醫藥巨頭的重視。業內人士表示,手握巨額超募資金的A股上市公司有望成為國內醫藥行業并購大勢的引領者,推動中國醫藥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。
(本文來源/新版GMP改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