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目的:建立潔凈區環境監控管理規程,規范凈化車間管理,確保潔凈區生產環境符合生產工藝要求。
2. 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潔凈區的環境管理。
3. 職責 質量部負責人、生產部負責人、各檢查員按照本規程對潔凈區進行管理。
4. 凈化車間環境管理要求
4.1. 基本要求 a) 潔凈室的內表面應平整光滑、無裂縫、接口嚴密、無顆粒物脫落,并能夠受清洗和消毒,墻壁與地面交接處宜成弧形,以利清潔。
b) 潔凈室內各種管道、燈具、風口以及其他公用設施在設計安裝時應避免積塵。
c) 進入潔凈室空氣須凈化,并按生產工藝要求劃分潔凈級別,潔凈室的空氣應定期進行塵粒數和微生物數的監測和記錄。
d) 潔凈室的窗戶、天棚及進入室內的管道、風口、燈具與墻壁或天棚的邊接部門均應密封,空氣潔凈級別不同的相鄰房間的靜壓差應大于5帕。潔凈室與室外大氣差應大10帕,并有指 示差壓裝置。
e) 不同空氣潔凈度級別的潔凈室之間的人員及物料出入,應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。
4.2 潔凈室溫濕度控制要求:
4.2.1基本要求 a) 溫、濕度是影響產品工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,故在生產、貯存過程中,必須對溫、濕度進行控制,以確保產品符合預定的規格標準要求;
b) 潔凈區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應與生產工藝要求相適應。無特殊要求時,溫度應控制在18~26℃,相對濕度控制在45%~65%。”
4.2.2 溫、濕度監測儀器及安裝位置:
a) 潔凈區內溫、濕度監測,是采用數顯式溫濕計進行,其溫度和濕度同時顯示。但是,對于溫濕度的調控,是通過安裝在總回風管道上的溫濕度探頭來進行負反饋調控;
b) 溫濕度計是安裝在潔凈區關鍵操作房間或區域內,對于非關鍵區域或房間,未安裝溫濕度計;
c) 溫濕度計要安放在房間墻壁固定的地點,嚴禁亂擺亂放,要遠離溫度過高和濕度過大的區域;
d) 溫濕度計的溫度精度為0.1℃,濕度精度為1%,在進行溫濕度記錄時,應按測量的精度進行;
e) 溫濕度計安裝的位置,所測得的溫濕度數據,應能代表房間內基本的溫濕度狀況,不要放在最冷點或最熱點;
f) 溫濕度計應進行校準,以確保其處于受控狀態,保證測量的數據真實、有效。
4.3 壓差調整原則:
4.3.1 基本原則
a)潔凈廠房必須保持一定的正壓,使外界未經凈化的空氣不會進入凈化區域,保證潔凈度。通過對不同凈化級別要求的凈化區域,實行不同的壓差控制,達到凈化分區的作用;
b)同一潔凈級別的潔凈區,由于生產工藝實際情況,部份房間會產生大量粉塵、有害氣體、蒸汽等,在保證與外界環境呈相對正壓的狀態下,還應保證與相鄰的潔凈區呈相對負壓,以防止粉塵、有害氣體、蒸汽等擴散,污染其它潔凈區域;
c) 潔凈區壓差控制,是通過房間的送風量與回風量或排風量之間的差值來保證的。但是,在任何情況下,房間的送風量絕對不能小于回風量或排風量,否則,會造成房間與外界環境成絕對負壓;
d) 潔凈區壓差調整,就是在已確定的送風量狀態下,通過調整回風量或排風量的大小,來確定潔凈區與外界環境、潔凈區內房間與房間、房間與潔凈走廊之間的壓差大,確保符合設計要求;
e) 潔凈區各潔凈室維持正壓差的壓差風量,需要由室外新風補充。新風比應根據潔凈區內總送風量、總回風量計算得出,并在壓差調節前,先調節新風比符合設計要求。
4.3.2 壓差控制標準:
a) 潔凈室(區)與非潔凈區保持正壓,壓差≥10Pa。潔凈度等級不同的區域間保持≥5Pa壓差(高等級區為正壓),設置微壓計(裝置低等級區),記錄壓差(班前班后)。
b) 潔凈區內產塵、產熱、產氣等區域,與相鄰區間保持負壓,壓差≥5Pa,設置微壓計(設置于操作間外側面),記錄壓差(班前班后)。
4.4 無菌檢驗的環境要求
a) 無菌檢驗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級下的局部百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。
b) 緩沖區與外界環境、無菌檢驗室與緩沖區之間空氣應保持正壓,陽性對照室與緩沖區之間空氣應保持負壓。無菌檢驗室與室外大氣之間靜壓差應大于10Pa。無菌檢驗室的室溫應保持18~26℃,相對濕度:45~65%。
c) 無菌檢驗室的單向流空氣區、工作臺面及環境應定期按《醫藥工業潔凈室(區)懸浮粒子、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》的現行國家標準進行懸浮粒子、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監測。每年至少檢測一次。
d) 無菌檢驗過程中應同時檢查超凈工作臺單向流空氣中的菌落數:每次操作時在層流空氣所及臺面的左中右置3個營養瓊脂平板,暴露30min,于30~35℃培養48小時,菌落數平均應不超過1CFU/平板。
4.5 監督管理:
a) 潔凈區的設備、容器、工具、管道保持清潔。
b) 十萬級、萬級潔凈廠房每日進行常規清潔,每周徹底清潔一次。 c) 進入潔凈區的人與物料必須按凈化操作程序進行。
d) 對進入潔凈區的人數嚴格控制,對工作人員(包括維修、輔助、人員)定期進行衛生基礎知識、潔凈作業方面培訓和考核;對進入潔凈區的臨時外來人員應進行指導和監。
4.6 定期檢測: 4.6.1. 檢測項目和標準符合YY 0033-2000 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表C1的要求。 4.6.2. 檢測頻率 a) 塵埃粒子數:萬級區每月一次。 b) 平均菌落: 萬級區每周一次。
c) 溫度和濕度每班檢測一次。
d) 空氣壓力每月檢測一次。 e) 風速和風量每月檢測一次。
4.6.3 檢測記錄:
a) 檢測結果應記錄。
b) 檢測人員要對檢測中發生的問題,幫助分析原因,解決問題。
相關新聞推薦